消费金融:请回答2020!

  • 2023-01-04
  • John Dowson

消费金融:请回答2020!

  2020年只剩下最后几天,回顾过去的300多天,我们没有被疫情所绊倒,而是携手前行,共渡难关。回首这一年,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哪些喜,哪些忧?听一听消费金融公司怎么说。

  2020年12月11日,“双十二苏州购物节”启幕,图为观前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供图:许耀文/IC photo

  截至2020年,国内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达到27家;仅2020年,就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下调等政策接连出台,直接或间接对行业产生影响。这一年,“疫情”成为贯穿全年的关键词,从年初共同抗疫,到抗疫与经营工作并重,再到数字化转型加速,消费金融行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进行着自我变革。

  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来,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消费模式都在发生改变,从手牵手、面对面到屏隔屏、线对线。这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今年面对的首道“考题”。

  中原消费金融: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数字经济的“催化剂”,面对疫情冲击,数字化服务、数字化风控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在新赛道上全力前进的法宝,也成为高科技人才实现就业的一个“蓄水池”。

  北银消费金融:推出一系列客户关怀和扶持政策,包括合理延后还款时间、适当延长期限、适当减免息费、无还本续贷等,惠及如武汉居民、一线医护人员、快递小哥等特殊群体。向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冲击。

  盛银消费金融:针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导致个人消费发生逾期的情况,公司根据实际,通过合理延迟还款期、调整还款计划、减免逾期利息等综合性措施予以支持。针对湖北地区客户的申请,采取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的政策,保障金融服务的时效性。

  中原消费金融:制定线上招聘方案。疫情期间,中原消费金融近三分之二的面试通过线上化平台开展,做到战“疫”、引才两不误。

  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冲击巨大,也适时提醒从业者及早面对行业已经出现的问题,为更长远的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其中,科技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银消费金融:建立起统一的客户管理平台,联通内部数据与外部合作方数据,从身份属性、金融属性、行为属性、风险属性等多个维度,建立庞大的客户标签体系,衍化出丰富的客户画像,形成完整的智能风控体系。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银消费金融在人工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了智能客服的应用,有效缓解了疫情下人工客服不足的压力,保证了服务效率。

  中原消费金融:今年5月9日10时32分,一笔金额1600元的消费,在中原消费金融后台系统自动处理后,进入南阳刘女士的账户。从提出申请到完成审批,再到提款成功,这笔借款交易用时5分钟。金额虽小,但这意味着公司新核心业务系统顺利上线投产,业务正式切换至基于腾讯TCE平台打造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跃迁。

  中邮消费金融:2020年,中邮消费金融完成大量应用系统的容器云平台迁移和优化。结合容器云平台优势,建设“一站式服务”体系,通过简单易用的平台功能以及自动化功能,降低使用门槛,不同人员经过快速培训即可轻松掌握。在体系整合和流程优化之后,可以进行统一管理,既节省了资源,也提高了开发和运维效率。

  马上消费金融:截至2020年11月,马上消费科技累计投入10亿元,自主研发了9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申请专利240余件;科研人员超1000名,在员工总数中比重达六成。

  海尔消费金融:早在疫情前,通过不断升级数字化、在线化的金融服务能力,海尔消费金融部分线下业务也已实现线上化转型。因疫情的影响,公司内部逐步强调“四个在线化”,一方面,产品在线化、客户在线化,即在渠道和实现方式上帮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员工在线化、管理在线化,解决团队突破物理和时间的限制,实现高效保质的7×24驱动业务进化。

  捷信消费金融:以创新驱动主动拥抱企业数字化转型,捷信消费金融提出“2023战略”,在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之余,打造智能化金融服务新生态。今年,为推进更加智能高效的客户服务,与百度智能云通力合作打造智能客服2.0,由无须培训就能以更标准方式进行客户服务的语音机器人来完成高度重复、低价值的工作。

  消费场景是消金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消费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持续变化,细分领域消费场景也逐渐兴起壮大,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唯有深耕多元场景和细分消费人群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获得市场认可。

  海尔消费金融:我们从一开业就明确了场景化发展路线,主要围绕家庭用户需求,布局优质消费金融场景,为用户提供便捷、普惠的分期支付服务,在产品、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管理、系统支持等层面都有成熟的体系。目前,海尔消费金融已围绕家电、教育、医美等核心场景布局消费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10月底已累计服务用户超1900万人。

  中银消费金融:为了提升服务渗透率和人群触达率,中银消费金融不断探索细分场景下的普惠金融之路,通过整合场景、融入场景、自建场景,构建跨界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圈。在业务上,围绕教育、消费、住房、医疗、旅游、养老、经营、农业八大细分场景,针对性开发不同产品体系,满足蓝领、学生、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客户在就学、就业、租房、购物、婚庆等全生命周期小额消费信贷需求。与此同时,不断拓展对于服务消费类场景的覆盖,创新推出包括教育云分期、技能云分期、旅游云分期、健康云分期等覆盖各类服务消费行业的分期产品。

  捷信消费金融:面对消费信贷用途从家电、家装延伸至教育培训、旅游等越来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务性消费领域的趋势,捷信消费金融根据消费者购物方式和平台使用习惯的变化,将消费金融业务更贴近用户日常衣食住行各个消费环节,解锁便于消费者随心使用的多元化购物细分新场景,推出更多可供消费者随心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此外,还拓展与更多业务层面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邀请线下渠道合作商户进驻捷信分期商城,在助力合作中小微商户融入捷信“线下+线上”新零售闭环之余,也为消费者在更多细分场景下享受消费信贷服务创造新路径。

  拥有多元化、低成本且稳定的融资渠道对于“持牌上岗”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无疑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扩充市场化融资渠道、将现有资金进行整合优化成为今年消费金融公司发力的重点。

  中邮消费金融:2020年11月,中邮消费金融获得了广东银保监局批复,正式获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为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更好地助力普惠金融提供了新工具。

  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完成了三期金融债券的发行,以70亿元发行规模、3.04%的最低发行利率,刷新两项同业纪录。

  马上消费金融:在今年疫情带来的各类影响下,马上消费金融陆续发行了ABS和金融债,均获得了投资机构的超额认购。4月14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超17亿元ABS产品——“安逸花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资产支持证券”。优先A档获2.9倍超额认购,票面利率仅为3.5%。10月21日,马上消费金融完成了系列金融债的首期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和债项信用等级均获得新世纪评级出具的AAA评级。

  马上消费金融:落地金融债,意味着马上消费金融全面打通了集注册资本、股东存款、同业借款、同业拆借、ABS、金融债于一体的多元化全渠道融资体系。

  招联消费金融:金融债券的发行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改善融资结构。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消费金融公司良好的主动负债工具之一。

  风险防控和信贷催收工作一直是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开展的难点及重点。而今年叠加疫情影响,部分借款者还款能力减弱,消费金融公司催收承压明显。如何把好风控大关、做实资产质量、提升催收管理能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眼下亟须解决的难题。

  海尔消费金融:受疫情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拨备的影响,催收业务受到复工复产限制,线下场景分期业务开展困难重重,信贷风控遭受考验,催收难度加大。为提升风控水平,海尔消费金融在整合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机器学习、计量统计、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常识图谱、强化学习以及软体系办法等,探究大数据场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操控相关理论、办法和技能,并从实际事务特点出发建立了覆盖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风控体系。

  捷信消费金融:目前,捷信消费金融在逐步向智能催收转型。通过着力提升在贷前评估、贷中监测、贷后反馈等各个环节的金融科技含量,可增强在智能风控,反欺诈、破解暴力催收乱象等方面的实力。通过贷前多层次安全防控、贷中精细化管理、贷后个性化服务打造全流程金融科技服务闭环,实时监控欺诈风险。后续还将根据总体和特定个体的逾期表现和催还情况,挖掘用户的还款和再借款规律作为检验实际违约率的新样本。这些数据可用于帮助调整系统参数和变量,并用于后续新项目的贷前评估,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反欺诈方面的风控能力。

  中银消费金融: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消费金融的融合,中银消费金融搭建了智能化的金融科技云平台,以形成全面支持精准获客、精准风控、智能审批、智能催收,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服务。

  马上消费金融:通过建立300多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马上消费金融积累了亿万级数据源,建立了智能化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自动化、实时化、自适应的风控体系,形成了灵活迭代的风控策略和千人千面差异化授信及风险定价;构建了10万多个风险特征变量、毫秒级的实时数据获取和加工以及2000多种风控决策策略、决策流、数据模型人工智能算法。

  今年以来,监管层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正式发布,以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机制,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而随着消金行业快速扩张,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夸大宣传、暴力催收等乱象,这给整个消金行业敲响了警钟,消费者权益保护任重道远。

  马上消费金融:为解决个别App由于资质参差不齐、资金与信息保护水平不足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开展金融App备案审核工作,将其作为金融App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首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名单,马上消费金融“安逸花”App首批完成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近日,“安逸花”App还获得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颁发的App信息安全认证证书与App安全认证证书,在App隐私与安全两项检测中皆获认证(最高等级)。

  北银消费金融:在疫情期间推出了消费者保护五项精进工作措施,积极参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普及金融基础知识、讲解金融服务政策,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盛银消费金融:4月,盛银消费金融自营产品上线月,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公布第四批经测评备案的移动金融App。

  捷信消费金融:今年,围绕基本金融常识、消费金融的盲点和误区,捷信消费金融有针对性地面向农村居民、新城镇社区居民、职场新生代等不同群体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以来,平安、蚂蚁、小米等巨头纷纷杀入消费金融行业。随着大流量平台入场,流量红利逐步消失,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寻求精细化、垂直化、差异化发展路径,而新入局的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发展也受到了业内更多的关注。

  平安消费金融:2020年4月,消费金融牌照获批后,我们公司随后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作为2020年第一家获批并实现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平安消费金融6月30日正式在上海发布旗下首款科技型个人循环消费信用产品“平安小橙花”,主打以“+支付”为核心的智能钱包功能,以22周岁至45周岁“泛年轻”消费者多元金融需求为切入点。“平安小橙花”于9月分别与宜家家居及全家FamilyMart开展联合营销、消费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为场景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未来,平安消费金融将秉承平安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整体战略方向,通过实践加快实现消费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助力消费对经济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小米消费金融:依托股东各方资源优势,小米消费金融将利用“互联网+新零售”的线上线下渠道和场景,发挥好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优势,深耕各类消费场景。在“5G+AIoT”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时代里,提供价格厚道、体验极致的科技型消费金融服务,促进消费与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同时,小米消费金融也将秉持开放融合的态度,积极携手各类合作伙伴,稳步创新,一起服务好广大消费者。

  当前,我国市场需求强劲复苏,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金融需求有所释放,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消费信贷专营机构,通过下沉客群、增加信贷供给,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等方面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就行业整体而言,如何以更为合规、健康、高速的发展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效应对来自欺诈套现、恶意投诉等层出不穷的反催收手段,备足弹药迎战“后浪”们来势汹汹的抢食以及政策变动带来的业务调整压力,是消费金融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谈到催收问题。今年疫情期间,部分借款者还款能力受损,加大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难度,同时,反催收群体和恶意投诉的双重夹击也令消费金融公司难上加难。有调研显示,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客服接听的电话中,三分之一以上为恶意、无理投诉,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方式及能力亟待进行针对性提升。目前,行业内暂无官方出台的催收相关政策或者指引,导致社会对催收行业产生误解,一提到催收就认为是“暴力”“辱骂”“违法”等,给正常的催收造成影响,同时也让恶意反催收有机可乘。为此,专家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范、合法的催收行为,如合规催收与违规催收的鉴定标准、合规催收外呼规范、合规催收恶意投诉的申诉流程等。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在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应坚持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工作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中。因为,加强金融投资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就是“授之以渔”,能从根本上为消费者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有效遏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发生。

  2020年6月,《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强调,应重视消费金融公司存在的以下问题:未按规定做实资产质量,未按规定计提拨备;未落实“三查”制度,信贷管理等核心职能实质性外包,风险管控流于形式;合作机构管控不力,未明确合作机构准入条件,未与合作机构就合作事项开展范围、风险责任、结算事宜、争议处理等做出明确约定;未明确披露金额、期限、年化利率及费率、征信查询授权、违约责任等涉及客户利益的重要信息,侵犯客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违规收费,收费质价不符;不当催收;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未有效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等。

  ` 2020年7月,《商业银行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借款益保护机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内部考核体系,切实承担借款人数据保护的主体责任,加强借款人隐私数据保护,构建安全有效的业务咨询和投诉处理渠道,确保借款人享有不低于线下业务的相应服务,将消费者保护要求嵌入互联网业务全流程管理体系。

  2020年11月,《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提出,支持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正常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进一步盘活信贷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支持符合许可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整理:胡萍、李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