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充分了解消费行业,就得“理解别人的消费”,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理解自己不会消费的那些消费”。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心理建设,并不比“承认自己做错而别人做对的事情”来得更容易。
在我的证券分析框架中,消费行业是6大行业中很重要的一块(其他5个大行业分别是金融、科技、医疗、资源和制造)。而对于消费行业的理解,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别人的消费”。
许多年以前,我在证券公司工作时的同事郭荆璞先生,就曾经对我说过为什么研究消费行业需要理解别人的消费。这个观点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不能只分析自己消费的东西,而不站在别的消费者角度去理解。因为局限于我们的收入、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所处地域、职业、家庭构成等等,我们不可能消费所有的东西。我们自己所进行的消费,只是整个消费行业中非常小的一块。所以,只有理解了别人的消费,才能看到消费行业中许多的方方面面。”
“理解别人的消费”,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实际执行起来,却需要我们有超出自己生活经历的洞察力,需要我们对生活中没想明白的问题多多思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天性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忽视、甚至反对自己不熟悉和不相信的东西,认可自己的(消费)行为,而认为别人的消费都不如自己精明。
因此,理解别人的消费,也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理解自己不会消费的那些消费”。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心理建设,并不比“承认自己做错而别人做对的事情”来得更容易。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规模挺大的菜场,里面的菜品一应俱全,各个菜贩分门别类,分别售卖水果、豆腐、肉类、蔬菜等等,甚至淡水鱼和海鱼都有不同的商贩进行分工。我基本上每天傍晚都会去买菜,一直也颇为满意。
过了一阵子,有一天我在附近溜达的时候,发现离菜场只有五十米的一个小区门面房里,也有一个小菜店。这个小菜店规模很小,里面蔬菜、肉类、水果、冷冻鱼,几乎什么都有,但是每样都不太多。毕竟,和菜场比起来,这个菜店的规模只有大概1/50,不可能像菜场那样提供如此众多的品类。
对于小菜店的存在,我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小的菜店,可以在大菜场隔壁生存下去呢?相对于菜场巨大的规模、细致的分工、充分的菜品,这样一个“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不多”的小菜店,几乎不可能存活下去。任何小菜店里卖的菜,菜场里都有,而且选择还要多得多。
时间长了,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我自己平时时间安排的比较休闲,收盘以后就无事可做,往往四五点就去菜场买菜。而周围大部分的社区居民,也往往在六七点吃晚饭,当然买菜的时间也就会在六七点前完成。于是,菜场发现七八点以后客流量大减,就选择在每天的七八点关门(夏天八点、冬天七点)。而菜场会在七八点关门这个事情,是不会困扰到我的。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这件事情也不重要,没多少人会那么晚才去买菜。
但是,北京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几千上万人的社区里总是有人下班很晚,九、十点钟才有空去买菜。这时候,小菜店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而对于大菜场来说,这些顾客人数太少,也不足以为他们持续营业到那么晚,所以大菜场也不乐意把那么大的场地开着,等这最后的几位顾客。
于是,规模更小的小菜店恰恰服务了小部分的晚归人群:两者互取所需,相得益彰。而对于大部分的买菜人群来说,这样的消费又怎样能够轻易理解呢?毕竟很少有人那么晚才吃饭。
除了下班早买菜早,我自己还不太爱旅游。因此,我对旅业的理解,经常也就比较浅薄。一直以来,我对旅游的理解,主要在于旅游景区上。由于这些旅游景区名气比较大,因此我也就容易理解它们一些。
对于大部分的知名旅游地区,往往互相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因为对于一个从上海出发的游客来说,他去大理、三亚、丽江还是九寨沟旅游,旅途都是一张机票的事情。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到泰国、越南也不比到以上这些景点多费多少事:飞行时间究竟是2个小时、还是4个小时,并没有太多本质的不同。因此,旅游景区的强竞争性也就显而易见。
但是,对于短途旅行的市内游乐园来说,事情却完全不一样。这些建于城市内部、或者紧挨城市周围的游乐园,往往面临一个竞争相对不太充分的短途旅游市场。它们的客户只有本市的市民:没人会为了一个游乐园从北京飞到深圳。而对于这些本市市民来说,周末短途旅游的选择也比较有限:往往局限于城市周围几十公里以内。
这时候,由于城市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以短途旅游为主的大游乐园(往往占地在1平方公里左右),就进入了一个并不充分竞争的市场。并且,这种土地的稀缺性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金贵。而对于不喜欢旅游、尤其不喜欢短途旅游的我来说,这种“别人爱玩儿的游乐园”,就花费了我不少功夫,才搞明白其中的供需关系。
对于投资来说,比较传统和经典的投资方法,是在投资组合中构建分散的行业、公司仓位,以构建包含各种互相之间关联性尽可能低的资产的投资组合。如此,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稳定性可以得到提升。
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中,却可以看到,有一些基金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仓位都压在一个行业、几个重仓股身上,并且无论这个行业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景气还是不景气,都如此投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奉行传统组合管理理论的投资者来说,这种基金的投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但是,这些风格激进的基金,恰恰迎合了一部分基金投资者的需求。对于这些基金投资者来说,稳定而又平淡无奇的投资方法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他们需要的,就是对某个行业的大手笔押注,以便在行业高景气的时候赚个盆满钵满。而对于行业下行时的风险,并不是这些高波动偏好投资者的首要考虑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四平八稳的组合管理模式,反而不会被这些基金投资所喜爱。为了顺应这些基金投资者所希望消费的基金,一些激进的基金应运而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要充分了解消费行业,就得“理解别人的消费”。这点在今天的商业社会如此,在古代的商业社会也一样。在中国道家经典《庄子》中,就记载了一个没有搞清楚别人的消费,结果闹出的笑话。
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在春秋时代,宋国是周王统一天下以后,分封商朝后裔所形成的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地区。由于宋国是商王朝的后裔,因此有数百年继承下来的王室传统,理所当然也就成为中原的礼仪大国。
结果,有一个宋国的商人,为了做生意,带了一些宋国叫做“章甫”的名贵大礼帽,拿去越国卖。春秋时的越国位于今天的浙江和江西地区,是有名的蛮荒之地。当地的越人喜欢“断发纹身”,把头发剃掉(当时的中原地区讲究蓄发)、在皮肤上做纹身。结果,面对这样一群蛮夷之地的消费者,宋国的商人带来了大礼帽。
那么,在越国这样一个蛮夷之地的市场,没有理解越人消费习惯的宋人,带了一堆大礼帽去的结果是什么呢?当然是完全卖不掉。
所以说,对于消费这样一个包罗万象、产品众多的行业,由于有着无数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支付能力,对应着无穷无尽、琳琅满目的商品,因此这个行业的复杂程度,可以说在金融、消费、科技、医疗、制造、资源这6大行业中排名第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尽量“理解别人的消费”,把自己的思维代入别人的消费思维,才能研究好这个巨大而复杂的消费行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