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分为广义的消费金融和狭义的消费金融,后者主要是以消费为目的的小额信用,前者还包括了房贷、车贷等大额信用。从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至今,我国已正式成立的消金公司已达30家,其中15家具备开展证券业务资格。
在我国,消费金融更早可追溯至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信用卡,消费金融的序幕就此拉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为进一步刺激消费这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颁布,首批消费金融公司在北京(北银消金)、上海(中银消金)、天津(捷信消金)和成都(锦程消金)四地诞生。在GDP蛋糕持续做大、消费群体年轻化、传统消费理念向提前消费理念过渡以及互联网经济兴起的沃土上,消费金融的种子发芽开花了。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打破了地域限制,有利于区域性银行和城商行在全国展业,较网络小贷而言在杠杆要求方面也更有优势,从而吸引了银行、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大型非金融企业的入股参与。消金公司充分借助场景优势、股东力量、运营实力等持续挖掘市场机会。
从陆续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大部消金公司在2021年实现盈利,头部机构在总资产、营收、净利润等方面保持领先,发展势头迅猛。然而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情况是,当前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达到62%,已经超过不少发达经济体的杠杆率水平,居民部门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居民部门杆杆率连续两年没有实现新增,表明居民的潜在购买能力已经充分挖掘,很难有快速的提升。4月的住户更是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不含住房的消费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086亿元,除了受到疫情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经济学家韩复龄指出,想要居民提高融资需求,就做大蛋糕,提高居民的总资产。
2022年3月,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把曾处于金融服务边缘地带、有3亿之多的新市民作为未来金融工作服务对象。作为信贷资质较差,但发展意愿极强、消费金融服务需求强的社会群体,增加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支持,对于助推这部分人群获得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4月10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刺激地方经济活力,提升消费质量,增加居民消费意愿和满意度。
在消费结构方面,当前过高的房贷占比挤压了消费,通过有效的房市调控政策,降低房贷占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的比重。
从居民部门内部结构来看,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速高于中等收入组,因此,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增加居民部门内部中低收入家庭组的占比,提升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进一步刺激这部分人群的提前消费行动。
产业机构上,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换,从基建、火电等传统产业向高铁、核电、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的关键更替时期,持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发展动能的成功转换,是保障居民消费力可持续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