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 2023-01-27
  • John Dowson

权威解读《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电饭锅、马桶盖,虽然都是小物件,可是许多消费者宁可千里迢迢远赴国外,也不选择家门口的就近购买,这种屡屡发生的尴尬局面正折射了国内消费品品牌号召力不足和消费者对国内产品质量的不自信。

  为了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日前通过审议。在这一《规划》下,中国标准将做出怎样的调整?标准先行又将如何在企业车间落地?8月26日,国新办召开《规划》政策吹风会,记者进行了采访。

  尽管许多消费者更青睐于购买国外产品,但是国内产品质量真的不如国外吗?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表示并不尽然。

  “我国有一部分消费品的安全指标比国外高,比如在储水式电热水器的防电墙要求、电压力锅和豆浆机等液态加热器的安全要求、纸质品的卫生要求等方面,我国不但不低于国际标准,有的甚至领先国际标准。而国际上的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烟花爆竹、制鞋、钟表这些领域,我们还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这两大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的重要工作,实质性的参与、甚至以我为主承担国际标准制定。” 田世宏说。

  近年来,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8个百分点。

  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在一些消费品领域与国外标准还有差异。“比如在一些化学物质的限量安全要求方面,国外更多是通过技术法规重点建立跨领域或者全产业链的通用技术要求,而我国还聚焦在具体产品的化学安全要求上,领域性的、产业链标准相对不足,需要向国际看齐。”田世宏说。

  为此,《规划》设置了7个工程专栏,其中首要一条便是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提出要开展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出口标准的比对、关键指标验证,提高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

  田世宏表示,要加快国内外标准的接轨,既要积极鼓励采用或者转化国际标准,又要开展国内外标准的比对分析,大力推进中国企业、中国的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工作中去。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的标准化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国外的先进技术标准的要求,促进国内标准水平提升,在实际中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以后标准实施没有内销、外销产品的区分,生产线、标准、质量都是一样的。” 田世宏说,“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

  企业是标准化和提升质量的主体,标准的执行和质量的提升最终要靠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为此,《规划》在制定过程中,着力研究了怎样引导和鼓励企业把握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并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

  据田世宏介绍,《规划》推出“标准+金融”的合作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标准创新融资征信制度。“今后企业标准化能力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增加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对一些轻资产、无抵押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创新型的科技中小企业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标准化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融合共生的环境。”田世宏说。

  《规划》还致力于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制度。“我们会进一步推动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企业标准化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也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这些公开的标准进行评估,规范制定和发布企业标准的排行榜,更好地引导消费者更多地选择标准领跑者产品,满足市场对一些消费品质量标准信息的知晓度,更好地引导消费。” 田世宏说。

  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优质企业,还将配套有关财税金融的激励和扶持政策。田世宏指出,要统筹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设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消费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质量基础能力的提升、质量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此外,结构性减税也将同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将全面推开,打通增值税抵扣的链条,增强企业经营活力。《规划》中还明确要求,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中要纳入有关标准的技术条件和质量安全的有关要求。

  侧重设计一些制度上的创新和机制上的创新是此次《规划》的又一亮点,这使得政府在定标准、抓质量的大局中,始终坚持“放管服”协同推进的节奏,从容地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开。“政府将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制度。这个制度建立以后,除强制性标准,以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强制认证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市场准入之外,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中有关标准和质量的市场准入限制。” 田世宏说。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监督抽查制度也将进一步统一规范。据田世宏介绍,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实施“三随机”,即“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要推行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的共享和互认,各方面、各部门、各地方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信息都要公开,公开后达到共享和互认。在这个前提下,规定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和部门或者机构都不能重复进行抽查,推动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国通行”。

  该放的放开,该管的也要管住。田世宏表示,今后检验认证结果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检验认证机构承担产品质量的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更好地规范检验认证的行为。此外,还将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强调消费维权,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在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管理、风险防控、消费维权和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政府将推出质量技术基础的“一站式”服务工程,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互联网+质量技术基础”的模式,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全链条的“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真正为企业、为产业聚集区或者区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集中式的精准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