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贷背后的消费陷阱

  • 2023-02-14
  • John Dowson

大学生信贷背后的消费陷阱

  今年以来,从“裸条”借贷到河南籍大学生借贷60余万最终难以负荷跳楼,高校私贷盛行,导致的一次次悲剧事件总能引来大众的热议。就在几天前,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了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

  禁令内容有: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向学生发放前必须征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等。

  事实上,早在2009年,为了防止大学生因为超前消费而产生过重的债务负担,国家已经分段叫停了银行向学生发放信用卡的业务。可近年来,随着各种消费金融平台的兴起,一部分非理性消费的大学生开始尝试这类低门槛、高利息的借贷服务。一开始盲目按揭,还款时压力倍增。

  在谈论这类事件时,人们会将原因归结于大学生尚未成熟的消费观,以及那些消费金融公司创造的消费陷阱。而在这背后,是消费成为了渗透在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异化的文化,整个社会已经陷入一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中。

  一种关于消费主义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缺乏批评意识地沉溺于消费,把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当成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活方式。

  消费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行为,而是被大众媒介制造和推动,是与他人相互比较和激发得到的。

  在哲学家眼里,这种消费主义文化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而当代的年轻人正是受消费主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群人。

  不过,人们常常容易忽略的是,他们追求的这种消费方式,实际上加重了自己的相对贫困状况与生活的压力。

  承认和重视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意味着要让人们都放弃消费,而是审视并改变自己目前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把消费得“好”与“少”而不是“多”结合起来。

  当然,除此之外,应该从法律层面对最终的消费者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对以一些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在作为平台和幌子,完成非法高利贷放贷的消费金融机构必须予以严格的监督和惩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