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到来之后,消费主义甚嚣尘上。很多人都沉浸在消费主义之中,为了满足物欲而消费,还认为社会变得很好了,很繁荣了,其实,只是被虚假的繁荣所欺骗,从而忽视了贫富差距问题。
商业繁荣并不是坏事,人们可以轻易买到需要的东西。只是,东西也分三六九等,按照高档、中档、低档排列,服务也分为好中差几个档次,甚至一个档次的服务还分出很多不同的差别。看似商业繁荣了,物质丰富了,可以满足很多人的购买需要,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买得起。于是,就有了商业绑架,有了道德绑架。
有人买不起汽车,买得起汽车的人就会嘲笑他们,说他们攒钱干什么,还不如买了汽车开着方便。其实,买不起汽车的大有人在,不能看到满大街都在跑着汽车,就盲目购买汽车,也不能购买了汽车就嘲笑买不起汽车的人。就好像民间说的,自己吃肉,看着吃不起肉的人,就不要啪嗒嘴了。只是,很多人并不会这样,而是会“笑贫不笑娼”,只会看到有权有钱人的生活,并且努力向着他们生活靠拢,却不会关注生活还不如自己的人们。
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普遍提高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处于社会底层,任凭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成为权贵阶级的一员,那么,他们会不会感觉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会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只追求财富,却不顾及获得财富的手段,甚至违法犯罪也要获得财富。其实,这样的心理和资本投机的做法很相似,只不过人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只会自己干一些投机的勾当。偷鸡摸狗的就不说了,特助职业妇女会成为挣钱快的人群,尤其是高级会所里面的名媛们,大多挣钱快,还有影视圈里面的一些明星们,一天挣的钱就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挣的钱,甚至比他们一辈子挣的钱都要多。那么,如此的收入差距,是不是应该普遍调整?还有城乡收入差距,也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差距是很明显的,在大城市的事业编制人员能一个月挣一万多块钱,而在不发达的小城镇,事业编制人员只能挣三千多块钱,差了好几倍,都是为国家干事业,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如果说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楼市价格不同,其他商品价格也不同,就可以作为地方收入差距不平衡的理由,那么,事业单位不直接产出生产价值,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就不应该产生那么大的工资收入差距,应该予以平衡处置。
但是,这种收入差距很快就被消费主义模糊了,也被人们的物欲掩盖了。人们会在消费主义的引导下购买一些商品和服务。很多好的商品和服务都出现在大城市,毕竟大城市的人消费水平高,当然,物价水平也就高了不少。而一些中低档商品就会出现在中小城镇,当然也会出现在一些大城市,只是价格比中小城镇定的高出不少。一瓶矿泉水,在小城镇只卖一块钱,而在大城市就可能卖到三块到五块钱,同样品牌,同样容量的矿泉水,价格差了好几倍,而大城市居民收入和小城镇居民收入也差了好几倍。要是大城市居民挣了钱到小城镇花,就会觉得很划算,而小城镇居民挣了钱是绝对不敢到大城市花的,以免兜里很快见底。要是按照传统商业模式发展,一般人会发现很多物品的价格不同,只能买买得起的东西,于是,他们只会生活在自己的消费维度上,可以跨越消费低维度,却不容易跨越消费高维度。只有权贵们能够跨越所有的消费维度。现在网络购物兴起了,很多商品都是从工厂发货,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价格实惠。于是,消费维度看似被打破,很多只在消费低维度的人可以攒钱跨越到消费中等维度水平,而中产阶级也可以搞高消费了,可以买楼房作为投资理财产品了,可以购买奢侈品了。看似消费升级了,其实还是没有改变收入分配差距和人们按照自己消费维度购物的习惯。
人们消费的时候,除了受到网商促销的影响,就是根据收入来决定购物的需求了。他们会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也会买一些以后要用到的东西或者给亲朋好友用的东西,只是,很多以后要用到的东西和给亲朋好友用的东西大多被废弃,但他们并不会停止购物行为。于是,看似欣欣向荣的购物环境,其实只是细分了不同购物需求的人群之后,实现了价格压低和促销而已。人们按照自己的收入来确定消费维度,看似满足了物欲,却并没有缩小贫富差距,也没有让他们看到所谓的希望。人们都不傻,都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需要的,还能买得起的,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要的,也是自己买不起的,或者说,买不起就不能需要,买得起的才能需要。在此种逻辑下,他们会看到贫富生活的不同,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
一定消费维度上的物欲满足可以掩盖贫富差距收入,缓和社会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也不能让人们真的漠视贫富差距,而是在这种消费主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贫富差距仍然很大,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也就逐渐尖锐起来,需要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待遇,限制过高收入才能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刺激消费,也让经济逐渐好起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