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州优车、氢动益维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监管部门还将依法对瑞幸咖啡境内运营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协助造假及帮助虚假宣传的多家第三方公volvos40
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 | 财政部部长刘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volvos4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重要部署。如何把中央的部署落实到位,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政策下一步如何实施?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财政部部长刘昆。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请问如何理解这一重要部署?
刘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提质增效”,主要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向内挖潜,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一方面,我们将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另一方面,注重节用裕民,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该砍的要砍,该减的要减。同时,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我们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地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了底线思维,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从国内看,明年经济增速可能比前几年高,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这就要求宏观政策不能急转弯,还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精准施策,保持一定力度,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财政部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刘昆:减税降费是稳企业保就业、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达到7.6万亿元左右。特别是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在财政收支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保持一定减税降费力度基础上,着力完善相关政策,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一方面,持续推进。按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
另一方面,严格监管。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等。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的许多减税降费政策不是一次性的、临时性的,而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越来越大,企业减负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
记者:2020年,2万亿元直达资金创新做法在落实“六稳”“六保”、助力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哪些作用?2021年是否还会继续沿用这种直达资金模式?
刘昆:创造性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创新。
2020年,财政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已经完成,其中1.52万亿元资金已经投入使用,效果明显。一是下达更快。直达机制“一竿子插到底”,省级财政既当好“过路财神”,又不当“甩手掌柜”,推动资金快速投放到终端。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仅用20天时间,就将九成以上的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省级财政细化下达时间平均只有1周。二是投向更准。“精准滴灌”,减少了“跑冒滴漏”,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到基层所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
2021年,财政部将认真总结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推动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
一是扩大范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以及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也纳入直达范围,2021年直达资金总量将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是完善机制。强化行业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推动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加快升级改造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全过程、全链条和全方位监控直达资金。
三是强化支撑。把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直达机制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记者: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2021年财政部还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刘昆:截至2020年11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559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的地区还在新增隐性债务,个别地区偿债风险有所上升。对此,财政部密切关注、高度警惕,将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安排,积极采取“开前门”和“堵后门”并行、保障和规范并举等措施,切实把债务风险关进笼子里。
一是开好“前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以及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满足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财政可持续的需要。
二是堵住“后门”。严禁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绝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坚决刹住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三是完善管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适当放宽专项债发行时间限制,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引导地方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提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是强化监管。对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五是推进公开。督促地方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更好发挥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监督作用,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
volvos40 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