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何比张飞受重用?正史一句话,点出魏延与刘备的特殊关系

  • 2021-03-31
  • John Dowson

一个人的才华代表不了他的人品,古今中外,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人,但是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经不起深究。只是人们在谈论是非功过的时候,总会喜欢使用“将功补过”的原则,如若不行,那就只能遗臭万年了。000723股吧

魏延为何比张飞受重用?正史一句话,点出魏延与刘备的特殊关系000723股吧

三国名将层出不穷,按照《三国演义》来看,吕布才是当世第一虎将,他曾在虎牢关大战刘关张三兄弟,虽然不敌败走,但他的勇猛却是有目共睹的。然后,便是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若是算上孙权一方的黄盖等人,就要数到十几名开外了。不过,到了中后期之后,猛将却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蜀汉人才直接“断流”,到了后期,甚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场景。

事实上,蜀汉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为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完全可以继续北伐。然而,诸葛亮却对魏延心存戒备,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脑后生有反骨,是个“二五仔”。说实话,魏延确实死得比较惨、也比较冤,虽然他算不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但也绝无造反之心,若不是杨仪信口雌黄,且占据了优势,也许魏延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其实魏延根本就没有北上投敌的想法,他只是不想因诸葛亮一个人的死放弃北伐罢了。只是,魏延与杨仪水火不容,而诸葛亮显然是站在杨仪这一边的,早在去世前,他便留下了这样一条遗嘱: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由此可见,在诸葛亮眼中,魏延的“反”也不过是不服从命令,他并不是真的要反叛,可是杨仪却小人得志,他借此机会清除异己,直接将魏延斩杀了,仅凭这一点,便说明了杨仪是个公报私仇、心胸狭隘之人。

毫无疑问,在识人这一块,刘备要比诸葛亮好太多,他原本就认为马谡为人虚浮,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可重用,即使到了临终之时,他也不忘叮嘱诸葛亮,以免误了大事。然而,诸葛亮却没有听进去,他依然派马谡驻守街亭,结果导致北伐失败。对于魏延,诸葛亮同样低估了他的才能,每次随军北伐,魏延都想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可诸葛亮却一再驳回他的请求,一是认为冒险,二是认为魏延没有这个能力。久而久之,魏延也不太看得上诸葛亮了,他认为诸葛亮刚愎自用,胆小如鼠,这样下去,北伐必不会成功。

事实证明,魏延的策略是正确的,倘若诸葛亮真采取了他的计划,也许北伐就会成功。关于魏延的才能,其实刘备在一开始就看出来了,《三国志·卷四十》中有言:“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部曲,是私兵、家仆的意思,在古代,这个身份不仅十分低微,还不受人待见。杨仪在魏延死后,便踩着他的头大叫“庸奴”,显而易见,杨仪很看不上他的出身。然而,刘备却无视了魏延“部曲”的身份,直接让他做了牙门将军,在此之前,这一职位始终由赵云担任。

牙门将军的主要职责有3个,第一,要深受主公信赖;第二,要为主公出谋划策;第三,能代替主公上前线打仗,要有过硬的实力。当上牙门将军之后,魏延受宠若惊,他已经明白了刘备的用意,于是更加卖命了。后来,刘备攻下了成都,在汉中太守的人选上,许多人都会认为张飞当仁不让,毕竟关羽守荆州,张飞守汉中才合理。不过,刘备却再一次让人失望了,他力排众议,直接将魏延定为汉中太守,并给了他一个镇远将军的名头。

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带头冲锋的将军,还要有一定的谋略。张飞性格暴躁,容易喝酒误事,心情不好的时候还鞭打士卒,把汉中交给他,无异于直接失守。因此,刘备才会把重任交给魏延,若非充分信任,他又岂敢如此行事?魏延的上位史,无一不体现了刘备的信任与提拔,尽管他未能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可他的综合能力,却足以位列其中。

000723股吧 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王朝面临巨大的内忧外患。内忧方面,国库空虚,税收不断减少,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征税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国家拿不出银子办事,只好公开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官员贪墨,官府行政效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