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有两大关注点:一是债市大跌并引发赎回负反馈,这对股市影响几何?二是近期稳地产政策频频出台,地产链涨幅明显,是否意味着将迎来风格逆转?本篇周报从借鉴历史角度出发,分析并回应这两大关注。
11月以来债市大跌并发生赎回负反馈。11月以来债市在资金面略紧、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下大幅下跌,11月至今(截至22/11/18)10年期国债利率已累计上行17BP至2.83%,引发了负债端机构赎回,11月7日-11月16日货基和基金在二级市场上持续净卖出债券、累计净卖出3417亿元。这是由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叠加今年机构债券投资收益尚可、为稳收益需赎回债基,最终导致了赎回负循环:债市下跌——净值回撤——机构赎回——抛售债券加大下跌幅度。市场担忧债基赎回可能会对股市造成影响,接下来我们回顾2013年以来的三次债市下跌,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债市下跌对股市有短期扰动,中长期股市走势取决于基本面。回顾历史,13年以来债市有三次大跌,均伴随着债基大规模赎回,分别是:①13年4-11月经济向好,货币紧缩导致资金面偏紧,出现“钱荒”现象导致债市大跌,6-11月债基份额累计下降近1200亿份。②16年8月-17年11月经济增速回升、货币政策偏紧、信用风险事件导致金融监管加强等多因素导致债市大跌,17年有六个月债基份额减少(合计减少3100亿份)。③20年4-11月,债市转熊源于武汉解封+货币政策常态化+经济重启,20年5-11月债基份额累计下降约8000亿份。
债基中固收+基金会配置权益资产,债市大跌且债基大幅赎回时会对股市资金面形成短期扰动,但股市长期走势取决于基本面。以上3次债市大跌且债基大幅赎回时,对股市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本面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突发事件性因素同时影响了股债市场,而当事件过去,股市行情也会恢复正常。13年“钱荒”导致的股债齐跌,上证综指在16个交易日内下跌15%,盘中曾创下1849的低点,但股市很快收复失地。二是基本面向好的过程中政策或者政策预期出现了转向,如16-17年经济企稳后金融监管加强、20年4月后经济随着复工复产迎来疫后复苏。经济复苏本身利好股市,因此经历过扰动后(如股市在16年底、17年4月等阶段性有所回撤),股市重回向上的趋势。
当前经济基本面持续弱修复,短期来看债市或已偏离MLF的锚,叠加核心通胀水平也比较低,整体并不构成货币政策的转向。我们认为,10Y国债利率达到2.85-2.90%左右的高位后,随着债市恐慌情绪缓解、央行流动性投放加大,债市或在新的利率中枢趋于震荡,利率持续大幅单边上行可能暂告一段落。
短期要关注赎回对股市的资金面扰动,长期看A股向上趋势不变。我们测算22Q3固收+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为2.7万亿(一级债基8300亿,二级债基1.1万亿、偏债混合基7300亿),其中股票持股规模为2750亿(一级债基50亿、二级债基1450亿、偏债混合基1250亿),对股债同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二级债基和混合基。除此之外,理财的规模大约在30万亿,万得跟踪的3万只理财产品中有370只产品近期有净值数据,截至2022/11/15,在这370只有数据的产品中约280只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为负。后续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基金和理财是否会有较大的赎回,这或许会对股市形成扰动。从估值和基本面领先指标来看,当前A股处在3-4年的历史大底中,稳增长政策落地推动经济逐渐修复,扰动过后A股前景依旧值得期待。
11月以来地产链相关行业表现较好,申万地产指数从11月初至今(截至2022/11/18,下同)已上涨15%,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仅7%。市场对金融地产是否会再现12、14年底的行情非常关注。
大金融板块当前与12、14年底都处低估低配。回顾历史,12年底时以为代表的金融股大涨,2012/12/4-2013/2/4期间银行最大涨幅达54.3%,而上证综指仅25.2%。从估值和持仓看,12年底上涨前银行板块估值PB(LF,下同)最低仅0.99倍,创05年来新低,12Q3公募基金重仓股中银行板块的持股占比仅为5.4%,创07 年来新低。14年底时银行和地产同样出现大涨的行情,2014/11/20-2015/1/6银行指数最大涨幅62.5%、房地产43.2%,上证综指为39.3%。对应估值和持仓看,14年底上涨前地产、银行PB分别最低为1.85倍和0.87倍,处05年以来30.4%和1.4%分位,14Q2公募股中地产、银行板块的持股占比分别为3.4%、2.6%,相较于沪深300低配2.2、17.8个百分点。
当前大金融板块整体估值和基金持仓也处在历史底部,地产板块PB为0.87倍(处13年来2.1%分位),银行股PB为0.47倍(处0.6%分位),22Q3股中地产、银行板块的持股占比分别为2.7%、2.8%,相较于沪深300分别超配0.6、-8.7个百分点。近期地产行情回暖源于稳地产政策连续出台的催化。11月8日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指导商业银行向优质房地产企业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11月15日龙湖集团完成20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11月18日证监会提出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的债券融资需求,多重政策支持下地产链相关行业有所表现,但这或只是低估低配后地产板块的短期修复。
当前基本面、资金面不支持出现12、14年底风格切换。尽管目前市场具备与12、14年市场风格切换的相似点,但不足以催化价值风格的逆转,主要由于当前大金融板块在基本面、资金面均不具备支撑条件,因此地产占优更多只是阶段性的轮涨。
当前地产基本面空间不大、政策弹性较小。从产业周期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光时代已经过去。从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历史变化来看,12年全年地产销售面积为11亿平方米,14年全年为12亿平方米,15-17年地产销售面积迅速上升至17亿平方米,而18-21年稳定在17-18亿平方米。当前地产销售快速增长的时代已不再,今年前10个月销售面积仅有11亿平方米,2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已经到了38.8岁,购房刚需人口正在逐年下降,行业增长空间已经不大。从短期催化看,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房住不炒”的大基调;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近期虽然地产政策边际上有所加码,但政策弹性已经今非昔比。
资金面上,股市主题型基金占比上升,风格大漂移更难发生。12和14年底时,公募基金机构往往适应在不同行业间轮动配置,主题型基金很少,其规模占所有混合型公募基金的比重仅为2%左右。因此当时风格漂移出现的概率较大,在12年底、14年底金融地产开始出现超额收益时,公募基金均阶段性大幅增加了大金融的配置比例。而近年来机构投资理念逐渐向深耕赛道转变,较少在大的行业间进行大规模切换,行业主题型基金逐渐壮大,22Q3时其整体规模已经接近8000亿元、占所有混合型公募比重为11%。这种市场力量和投资理念的变化或许也意味着当下风格大规模漂移的概率较低,比如今年年初虽然大金融板块取得了超额收益,但是公募基金的行业配置并未发生大的切换。
稳增长政策推动经济回暖有望催化年内第二波行情展开。我们在《迎接第二波机会——22年四季度股市展望-20221008》中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A股有望迎来年内第二次机会。估值方面,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4月末和10月末时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详见表1.从基本面指标看,我们根据05、08、12、16、19年5次市场见底的经验总结,底部反转均伴随着五大类领先指标中三项及以上企稳,当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售这四类指标已经回升,最近几月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走平,基本面指标回暖确认A股在4月末和10月末形成的底部较扎实。
从股市的年度表现看,即使在08、11、18年这三次市场最弱的单边熊市中,依然存在两波行情,而今年至今仅有4月底至7月初这一轮行情,从历史规律看我们认为年内还会有一次投资机会。目前,地产、疫情政策已在改善。一是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1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有助于民营房企恢复融资功能,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11月18日证监会也表示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二是疫情防控措施正在优化,11月11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有望推动国内宏微观基本面回暖,或将催化年内第二波行情的展开。
行业层面,优先关注高景气成长,如数字经济+新能源。22/10/17以来,高景气成长中各行业逐步受到市场关注,计算机涨幅为15%、传媒为12%、电子为8%,同期沪深300下跌1%,这源自政策支持下正落地应用,如智慧城市等领域。
数字经济方面,落地应用推动行情展开。从估值和配置的视角看,当前数字经济相关行业估值处在较低水平:当前电子PE为30.8倍、处13年以来14%分位;计算机PE为52.3倍、处39%分位;通信PE为25.8倍、处0.7%分位。从基金配置的视角看,公募基金对电子行业相对于自由流通市值的超配比例为1.4个百分点、处13年以来29%分位;对计算机的超配比例为-1.3个百分点、处3%分位;对电子的超配比例为-0.4个百分点、处47%分位。数字经济中,支持政策正频频出台。近期互联网巨头与运行商正加深合作,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如腾讯与联通新设合营企业,加强智慧社会建设;京东与移动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平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发展。10月28日,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提出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建,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提高,应用试点多地铺开,智慧交通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首要落地方向,根据36氪研究院,预计到2030年我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或超10万亿。
方面,关注高景气的车和光伏。除了数字化之外,低碳化也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焦点。当前新能源产业链经历调整,估值已经不高,但景气度仍在。估值方面,当前新能源车PE(TTM)为22倍,低于19年至今均值的35倍;光伏风电板块PE为26倍,低于19年至今均值的35倍。而当前新能源景气度仍在,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55.6万辆,同比增长75.2%。根据国家能源局,当前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第三批项目正在抓紧审查,我们认为这将推动光伏风电装机持续放量,9月光伏装机量当月同比增速达131%,较8月的63%大幅提升。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的增长,储能也将配套发展,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预计21-25年中国电化学累计装机量CAGR将达6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