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推免名单)

  • 2022-10-22
  • John Dowson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推免名单)

 中国共产党集美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现场(前排右四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南)与会代表认真填写选票。中国共产党集美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现场

锐意改革谋创新,奋发有为绘新篇。

6月18日,中国共产党集美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对过去的6年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回顾。过去6年,学校成绩亮眼,发展备受瞩目。面向未来,集美大学规划了新蓝图,学校提出,到2025年,工海特色更加鲜明,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涉海学科群的优势逐步形成,实现国家一流学科的突破,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工海特色作用彰显,稳居国内前100名一流大学行列。

过去的五年

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过去五年,集美大学党委认真履行把方向、谋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对学校发展谋篇布局、顶层设计,建设国内前100名一流大学的目标在全校上下达成共识,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学校成绩斐然,可以说,在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向社会各界和全体教职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校改革创新实招频出。完成了300多项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解决高层次领军人才短缺问题,出台了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人才政策,实行年薪制和聘期考核机制,向全球招聘人才、公开招聘院长,引进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300多人,实现全职院士、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由25%提高到45%。

通过改革,学校着力解决科研短板问题,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科研管理办法,成效立竿见影。建立健全以贡献为导向、以绩效为依据的管理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学院内涵考核体系,推进机关绩效改革,强化激励导向,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过去6年,学校新增硕士点8个,新申报博士、硕士学位点16个,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省级奖项1500多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升学率等就业质量核心指标逐年稳步提高。新增6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国家级项目数大幅增加,授权发明专利数增长1.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40%,实现军工科研项目零的突破,首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全方位争先创优,党建工作创品牌,涌现了一批样板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统战、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校友校董工作,都有新的发展。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荣获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集美大学比上一年前进了62位。

工海特色办学

学科建设形成新格局

集美大学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

在海外几十年,陈嘉庚对海洋与经济的关系认识深刻。他说:海洋事业为世重视,各国无不皆然,其技术之重要,前途之远大,生活之安定,为各业冠。因此,在培养海洋人才、力挽海权上,他总是不遗余力。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他创办集美航海教育,经过百年发展,集美大学不仅在航海方面,而且在整个海洋学科领域,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当前国家和省市发展都瞄准海洋经济的大形势下,集美大学党委认为,以海强校,找准工海这个发展方位和战略定位,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在过去6年亮眼的成绩单中,工海特色办学的实施,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学校提出,工科突显海洋特性,海洋学科与工科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工海创优势的格局。学校提出,以海强校,工海融合,形成优势格局。以发展海洋学科为强校之基,紧紧围绕海洋,做足海洋这篇大文章。经管学科专业向海而兴,重塑优势地位,人文学科专业向海而生,走闽、海、台、侨特色发展的路子,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显特色的局面。

按照工科突显海洋特性,海洋学科与工科深度融合的思路,学校开展了学科与专业梳理,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组建了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及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等五大学院,这五个学科,都做到工科中突显海洋特性,而又依托海洋来发展工科,人文学科走向海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性,学校工海特色才逐渐形成。

工海特色,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在此次党代会上,学校进行了全面规划。要把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福建省做大做强海上福建的重大机遇,全面整合学校涉海学科资源,高起点谋划推进海洋学科建设,最终形成以海强校、‘工海’融合的新格局。

接下来,学校将积极培育和引导发展涉海应用学科,统筹推进学科分类建设。工科以建设高峰学科、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夯实内涵、凸显优势,引领学校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实现升级进位。理科以强化支撑能力为目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实现自身振兴并支撑工科发展。文科以研究海丝沿线国家的政策、法律、经济、历史、文化、党派、宗教为重点,围绕闽、海、台、侨特色,加快建设新型智库。强化学科集群发展,重点培育若干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交叉学科。

服务国家与省市发展

围绕工海的热点显作为

服务国家与省市发展是学校的重要办学定位之一。近年来,学校服务地方,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在水产养殖、水果培植、耕地改良、水域沙滩整治、港口机场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转化科技成果。学校围绕产业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签订了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项。学校根据福建省、厦门市产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全省首个应急管理学院、电影学院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新增10个区域和行业急需专业,推动5个传统专业转型升级。

学校提出,未来要融入服务国家省市发展新格局。面向国家战略、重点区域、重要行业企业,加强战略布点,不断优化社会服务的区域和领域布局。

股票投资小常识:自1928年以来,仅用于计算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30种工商业公司股票,已有30次更换,几乎每两年就要有一个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

集美大学党委书记沈灿煌介绍,当下的海洋强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求,也涌现出智慧海洋、智能制造、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以及互联网+、乡村规划等与工海相关的热点领域,学校将在这些热点领域中,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新福建和厦门两高两化建设,也有不少与工海相关的热点项目,学校将完善对接落实机制,着力提升服务实效。学校将筹建集美大学科技创新园,重点打造海洋双创基地,培育一批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中试基地,构建创业孵化全链条。学校还将深化拓展与重点行业企业实质性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学校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人才为引擎

领军人才带动跨越发展

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集美大学。在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看来,建设工海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大学,必须以人才为引擎,因此,就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体系,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引进机制,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今年年初,集美大学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38名,最高年薪200万元、最高安家费1000万元,涉及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学术骨干(博士、教授、副教授)等。

5月12日,集美大学举行院士聘任仪式,为丁德文院士颁发聘任证书。丁德文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寒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专家,是我国寒区工程热学奠基者,构建了中国工程海冰学学科体系,研发海洋污染形成机理生态效应和防控技术,攻克了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关键技术。他的加盟将助力集美大学做好有关涉海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的总体设计。

李清彪说,引进领军人才,目的是要在一些科研项目上,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股票投资小常识:很多人做投机很随意,好像投机不需要谨慎一样,投机只是周期短一点的投资而已,并不是可以乱买。

如今,集美大学引进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300多人,实现全职院士、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集美大学还投入近20亿元不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改造危旧教学办公楼、学生公寓,提升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新建校史馆、自然科学馆、健身馆等一批文化活动服务场馆;建立教职工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63%……通过一系列举措,集美大学在优化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学校服务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幸福感、归宿感。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集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通过大师+团队+平台引育模式、领军人才传帮带、 建立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薪酬体系、解决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难等举措,不断引进、培养、留住高层次人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沈灿煌要求学校各级干部,要从不合时宜的固化观念、做法规定和管理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思路开拓得更宽一些,胆量放得更大一些,看准了的事就要放胆去做,没有十分的把握,也要大胆去试。要直面矛盾,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破解难题,要听取各种意见,制定周密方案,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他说,校党委既要为改革创新的干部撑腰,也要向没有思路、无办法、不作为的班子开刀。同时,要切实关心干部队伍成长,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师生公认的用人导向,要对干事创业的干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支持,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平台、有前途。

弘扬嘉庚精神

育一流工海英才

1913年起,陈嘉庚开始在家乡创办教育,逐渐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体系。1994年,由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村5所高校,即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蕴育了嘉庚精神。嘉庚精神的内涵集中反映在爱国主义精神,还体现在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集美大学一直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办学特色,2006年起将《陈嘉庚精神》和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并列入通识教育课程;2014年起开设《大学学习导论之学校历史文化》必修课程,这也是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今年3月17日,由集美大学和集美区共同开设的嘉庚讲堂第一讲开讲,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陈嘉庚坚持实科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在培养海洋人才上,他更是倾注大量心血。

陈嘉庚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1922年1月,他不惜重金,在集美建造了载重31吨的集美一号实习船。1926年5月,他再次耗资58000元,从法国买进一艘拖网铁壳渔轮,定名为集美二号,这是中国第一艘,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拖网渔轮。这些,可以被看作是集美大学工海发展的滥觞。

百年来,集美航海教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我国培养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很多成为国家航海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赵炎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4年,赵炎平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毕业后,成为雪龙号的一名实习生。他从实习生做起,经历三副、二副、大副,成长为船长。他现任雪龙2号船长,曾11次参加南极考察、3次北极考察,成为国内海洋科考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现在,集美大学在海洋相关学科建设上也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集美大学拥有涉海授权发明专利近500项,有33项涉海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集美大学毕业生的诚毅品质和实干精神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集美大学的毕业生,招得来、留得住、上得去。这是前不久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对集美大学毕业生的评价。现在,集美大学已经逐步成为中远海运海上人才高地的最重要的补充渠道,仅近三年,到中远海运公司就业的集美大学毕业生就有380余人。

在嘉庚精神的影响下,广大海内外校友、校董对集美大学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进一步提高,学校获得各类捐赠累计超过5亿元。

嘉庚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一代又一代集大学子的心中。沈灿煌介绍,集美大学将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诚毅品格、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股票投资小常识:选择优秀就是规避风险。想好了才去投,而不是投了再去想。平时做好功夫,战时可用。莫到战时临时抱佛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