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特征)

  • 2022-10-26
  • John Dowson

财经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特征)

 

前言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国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也存在着一些客观问题。对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从加深创新意识、疏通创新创业转化道路、增加创新教育资源、构建创新课程体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存在的困境

首先,创新教育的理念缺失,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的方式方法存在一些偏颇之处。由于创新创业等教学理念在我国的传播时间并不长,我国的高职院校对此并未形成整体上的认知,有些高职院校只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重视。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们在校期间更愿意学习、考取专业证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也缺乏一定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些教师认为财经类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要去商业银行、企业财务等岗位工作,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清醒的认知,也缺乏紧迫性,创新教育理念在财经类专业中受重视程度并不高。

其次,财经类专业创新意识培养中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在财经类专业中有关于创新方面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即使有些内容涉及到了创新意识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中也仅仅是通过口头、PPT播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实践性不强。而且财经类专业中专门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仅仅是兼职进行创新教育,在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没有整体认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且,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中,高职院校并没有与企业形成联动培养的局面。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实训培养工作中,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内开设有会计电算化、模拟做账等实训室,学生们仅仅是在课程安排下完成相应的实训工作,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很少涉及到创新意识培养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课程安排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缺乏创新要素的融入。在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中,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以传统的课程教学为主,严重缺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以会计的基础性课程为主,有些高职院校的教材在很长时间都没有调整。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习实际操作、考取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整个课程开展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教学,并未大量涉及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内容。

二、高职院校培养财经类人才创新意识的策略探讨

(一)加深创新意识的认识,完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性要求增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中的各种岗位。在完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中,首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灵感,可以将目前先进的大数据统计、云计算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为前言的技术。同时,要结合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优势,找到学校财经专业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融合的关键点,将学生日常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创新创业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使用创新性的思维来解决经济学中的现实问题。其次,要构建学生创业的模拟实践平台,如仿真实验室等,学生们在日常训练的过程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提供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大赛的机会。

股票投资小常识:没有一直增长的企业。如果有一直增长的企业,那么未来一定有一个很大的坑在等着他。

(二)增加创新教育资源,培育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股票投资小常识:股价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股价偏高的股票容易被机构控盘,因为散户投资者资金量少,一般来说买不起太多高价股,导致很多散户朋友喜欢买低价股,高价股的机构投资者会偏多一点,也更容易抱团。

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思想解放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教育资源的投入。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关注财经类专业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工作,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可以对学校中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同时在学校内部形成常态化的外派机制,将财经类教师外派到企业中学习、交流。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研讨中,高职院校要定期召开双创教育研讨会,重点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展开研讨与分析。其次,在高职院校内部要形成专职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对于原有财经类教学队伍进行调整,调增双创教师的数量占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整合外部的优秀人力资源,聘请财经类专家学者如银行证券行业领军人物、各类金融机构的骨干人员走进校园,通过课程指导、创业分享、思路指导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在高职院校内形成双导师制度,一方面鼓励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了解财经类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中任课,结合自身的实践情况来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构建具有创新元素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固定,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这种模式下的学习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将创新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体系与目标之中,在课程设计安排中尽可能地减少重复性知识的学习,要多开设一些双创类的课程。同时,在教育中也要循序渐进、分层分类。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可以先在其课程体系中渗透创新元素,向学生们普及创新精神的内涵,讲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在一些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应当着重启发学生的双创思维。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那么就应当在专业课中大量增加创新元素,着重提升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学生步入大三之后,要增加创新训练的课程,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与课程实训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且学会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其次,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共享课程也进入高职院校,依托网络在线教育平台,高职院校将优秀的财经类创新教育课程转移到在线课堂中,可供学生随时学习。此外,由于传统的教材在某些观点上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财经类专业的优势编写出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疏通创新创业转化道路高职院校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结合政府的扶持资金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使他们的创新想法都能够得到尝试应用。其次,要在高职院校中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为其提供启动资金。除此之外,政府方面也要对该项工作提供支持,如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优势给予财经专项支持计划,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能够体现在项目之中。最后,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也应当走出去,与知名企业、研究院、科研院所等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接触社会实践,完善其思维体系,为其创新精神的实现打好基础。

结语

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还要注重创新意识的转化实践,疏通创新创业的转化道路。

举报/反馈

股票投资小常识:价值投资回报根本是来源于企业的成长和盈利,然而在市场中,很多时候股票价格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要么高了,要么低了,但永远不变的就是股票价格始终都会围绕企业价值上下波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