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背水一战大破敌军,马谡同样置之死地,为何却不能成功?

  • 2021-09-13
  • John Dowson

一直以来闪暖的VIP福利都是需要提升的,闪暖是一个重氪游戏,非凡阁没个七八千钻拿不下来,闪耀阁更是动辄就氪好几个648,因此闪暖玩家可谓是人人都是高氪党,氪金玩家的比重相当大。正是基于能否给我一生的浪漫,7777kk,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韩信背水一战大破敌军,马谡同样置之死地,为何却不能成功?能否给我一生的浪漫,7777kk,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个词——“置于死地而后生”。这是一条军事理论,出自《孙子兵法》。它的原文是“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在战场上,当士兵们面临退无可退、不进则死的境地,总会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争得一线曙光。

在古代战争中,这方面最成功的实践,莫过于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的“背水一战”。

在“汉赵之战”中,韩信凭借3万陷入死地的汉军,击败了7倍于己的敌人,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

然而几百年以后,另外一个被称为军事天才的将领,同样主动把自己的士兵陷入死地,可结局却是全军覆没。这就是三国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同样的原理,应用在相似的情境中,为何会出现如此迥异的结局呢?

一、韩信“汉赵之战”

1、战前形势

“汉赵之战”发生前,刘邦先是率领50余万诸侯联军拿下彭城,接着又被项羽以3万精兵打得大败,一路退到了荥阳一带,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因为刘邦大败,原来已经投降的魏、赵、代等诸侯国开始纷纷反水,倒向了项羽以一边。

为了应付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刘邦一面与项羽死磕,一面派韩信北征。

在韩信消灭了魏国后,刘邦又采纳了他“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给了他3万人马,北上消灭赵、代两国。

韩信先是长驱直入、长途奔袭,攻灭了代国,随后他又东进,开始攻打赵国。

当时,尽管韩信屡战屡胜,士气正旺,但他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1、韩信仅有3万人马,而赵国军力多达20万;

2、赵军控制着太行山脉的井陉口,此地为天险,易守难攻;

3、韩信孤军深入千余里,后勤补给困难,而赵军则是以逸待劳。

而唯一能让汉军体现出优势的,恐怕就是主帅韩信的军事天才了。

反观赵军,其主帅陈馀虽号称天下豪杰,深知兵法,但却不懂权变、刚愎自用。他没有采用谋士李左车分兵迂回包抄的建议,而是放韩信进入井陉口,然后伺机用绝对兵力优势与其决战。

2、反客为主

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进攻一方达到3倍于防守一方的兵力时,才能考虑主动出击,掌握战争主动权。如此说来,对于韩信来讲,主动出击就显得不太现实。

毕竟汉赵双方的兵力对比是1:7,而且赵军已经摆好了决战的架势,只等汉军前来送死。

在常规战法必败的情况下,韩信认为唯有引蛇出洞,吸引敌人主动进攻,才能让敌我双方主客异位。

于是,韩信将兵力一分为二,其中1万多人主动向赵军主力挑战,另外数千轻骑则趁夜迂回到赵军营寨周围山中埋伏。

3、背水列阵

第二天拂晓,韩信派出的1万多先头部队沿绵蔓水摆开了阵势。远处的赵军看汉军把自己陷入死地,皆大笑:韩信原来不知兵。

天刚亮,韩信就主动向赵军发起进攻,赵军则倾巢而出,迎击汉军。汉军佯装败退,进入到“背水阵”中。

眼看汉军进入死地,陈馀命令全力进攻。

在这一攻一守的过程中,汉赵两军的实力实际上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20万赵军由防守方变成了攻击方,原来他们约是3万汉军的7倍,但现在20万除以3,只有7万左右,与3万汉军相对垒,这已经变成了一场较为公平的游戏。

更何况,赵军冲入的并不是一群牛羊,而是一支严整有序的军阵。

在冷兵器时期,阵法的合理运用,常常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韩信所列的“背水阵”,其两翼都是河流,后面是绵蔓水。这样,汉军只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应付正面的冲击,双方在兵力上的差距就更不明显了。

再者,汉军因为已经陷入死地,无不个个争先,奋勇杀敌,以一当十,

另外,韩信还有另外一支王牌,那就是早先埋伏在赵军营地周围的数千骑兵。

当“背水阵”的战斗打响后,这些骑兵突然向赵军大营发起攻击,占领其营寨,遍地插上了汉军旗帜。

此时,在“背水阵”遭遇顽强抵抗的赵军,看到自家主营已被夺,误以为他们已经彻底战败,纷纷溃散,主帅陈余连杀数人也无法阻止溃兵四处逃散。韩信则乘势发动总攻,一举大败赵军,大获全胜。

二、街亭之战

1、战前形势

街亭之战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过程中。其主将马谡面临的形势,与当年的韩信有着很大的不同。

诸葛亮初次北伐,虽然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占据了武都、祁山、天水、南安等郡,但蜀军面临的形势却非常被动:

一方面,诸葛亮要分兵攻打魏国军事重地的上邽、陇西,虽然有10万大军,但此刻已经化整为零;

另一方面,曹魏已经派出曹真、张郃等宿将救援,蜀军久攻不克,必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所以,诸葛亮为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要控制祁山,保住退路;二要防守街亭,阻挡魏国援军与陇西的魏军汇合。

而当下最紧要的地方便是街亭,如果失掉街亭,曹魏合兵一处,蜀军将面临被围歼的危险。

所以说,街亭之战是马谡输不起的战役。

2、据山而守

当时,马谡率领着约万人的蜀军来到街亭。在看到当地的地形后,副将王平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由马谡亲自带领主力守在“陇山道”的空城中固守,再派高祥占据街亭之西的列柳城,王平率军守街亭西侧,三方成鼎足之势,曹兵若来攻,可以迂回包抄,互相支援。

王平的建议,与当年赵军谋士李左车的策略非常相似。可马谡并不认同,他放弃了“陇山道”中央的防御工事,而是守在了与街亭相连的南山之上。马谡机械的照搬兵法,认为这样就可借助山势而下,拿下魏军势如破竹。

由张郃率领的5万魏国援军很快杀到,他们很快占领了被马谡忽视的“陇山道”防御工事,逼到了南山马谡的防线之下。

按照兵力对比,张郃以5万人对马谡的1万人,完全可以采取攻势。然而,经验丰富的张郃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将南山团团围住,并且切断了山上的水源,围而不打。

几天以后,因为缺水问题,蜀军军心开始大乱,人心浮动。马谡据山而守、居高临下,虽然数次主动发动攻击,可因为兵力有限,未能突围。

反而是守在上邽的曹魏名将郭淮突围而出,击败了列柳城的高祥;守在街亭西侧王平因为手中仅有千余兵马,只能摇旗呐喊、虚张声势。

于是,张郃与郭淮联合,对马谡发起总攻,一战而胜,马谡仓皇逃走,丢了街亭。

街亭一丢,牵一发而动全身,蜀军由于深入魏境且兵力分散,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了陇右地区,退回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三、韩信与马谡的对比

韩信与马谡同样把自己的军队置于死地,可最后一个成,一个败,一个生,一个死,差距又在哪里呢?

第一,士气问题。“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直是一个形容激发人士气与潜能的词语。在两场战役中,虽然都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但他们发挥的效能完全不一样,汉军士气高昂,蜀军士气低落,这与主帅的威信、经验以及应变能力有很大关系。

韩信在汉赵之战前,已经多次用实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马谡则一直扮演着“运筹帷幄之中”的角色,未能参与实战之中,他更像是张良,而不是韩信。

第二,奇正相合。在战争中,进攻一方与防守一方存在着并不对等的兵力对比关系。一般来说,进攻一方需要3倍于防守一方的兵力,才可能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处于弱势的一方,就应该被动挨打。优秀的一线指战员,总是可以利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在灵活机动的战术运用中寻找战机。

在汉赵之战中,韩信主动诱敌,让本来采取龟缩防守式的赵军主动出击,一举改变了战场上双方的力量对比,他埋伏在赵军主营的数千骑兵,则起到了彻底改变战局的关键作用;

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只有区区1万兵力,且把自己放在被动挨打的境地,面对5万魏军的强攻,丝毫没有应变之策,岂有不败之理。

第三,大势使然。一线将领的阵前决策固然重要,但两国交兵,大势更加具有决定意义。

楚汉战争时,反叛刘邦的诸侯国军队,本来就是见风使舵的乌合之众,即使不败于韩信之手,也会被刘邦帐下其他将军所灭,此为历史的必然。

而在魏蜀相争阶段时期,魏国掌握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60%以上的人口,兵精粮足,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蜀国则是兵微将寡,国力薄弱,北伐实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这种情况下,战局的彻底扭转,已非一个英雄人物所能及也。

所以,即使是把街亭之战的主将换成魏延,面临魏国强劲的攻势,蜀汉也难有取胜之机。

韩信和马谡虽同样面临“死地”,但结局却大不相同,这其中既有两人个人能力差别所致,但更多的是国力对比使然。

逢田美波 http://www.webgnss.com/shangyedichan/xiezilou/15476.html

能否给我一生的浪漫,7777kk,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蜀汉在三国中是第一个被覆灭的政权,这样的结果让许多人不能接受。因为,在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蜀汉的实力都被描写的极其雄厚,甚至是所有人公认的唯一可以统一天下的政权。然而,这样一个政权,竟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