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股民众生相:有人赚几百万资产翻倍有人亏百万瞒着家人

  • 2023-05-05
  • John Dowson

2020股民众生相:有人赚几百万资产翻倍有人亏百万瞒着家人

  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股民个人资产翻了几倍,也有股民在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不过,赚钱并不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也有股民在别人赚大钱的时候亏了100万元,因为觉得丢脸而不敢告诉家人。

  过去一年,比特币、白酒股、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生物医药概念股等股票走俏,让无数人尝到了暴富的滋味。

  但在这个博弈场里面,暴富和血亏是同时存在的,赢家和输家也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上演。不过,衡量赢家的标准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把你的交易单打出来,让大家瞧一瞧。

  实体经济受阻时,资本往往会进入等投机领域。在这个疫情年,这是显而易见的,“”“基金”“黄金”等词已是热搜榜的常客,大量新人涌进了这些领域。中国结算统计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2019年期末中国的投资者数约为1.6亿户,较2018年增加9.04%。截至2020年10月,沪深两市股民总数约为1.75亿户,比2019年底增加了1500万户左右。

  不仅仅是A股在疯狂:美场,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股票,股价已经翻了数倍,尤其是蔚来,增长了20多倍;港场,以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股,更是接连创下历史新高,美团一举从年初的70港元,蹿升突破300港元。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奇霖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2020年,A股经历了较大波动,但总体呈上涨趋势,原因有三:疫情冲击与基本面好转;政策环境较好;中国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大量外资进入A场。

  展望2021年,李奇霖认为,A股仍有结构性机会,指数大的趋势是继续向上的。不过,李奇霖谈到,未来,中国整体的投资风格将越来越趋向价值投资,对于缺乏投研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而言,直接参与的风险比较高。

  已经到年底了,也是股民们亮出成绩单的时候了。最近,《凤凰WEEKLY财经》找到4位股民朋友,聊了聊这一年的经验与教训。

  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股民个人资产翻了几倍,也有股民在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不过,赚钱并不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也有股民在别人赚大钱的时候,在亏了100万元,因为觉得丢脸而不敢告诉家人。

  今年大多数人都在赚到钱的时候,我炒股还亏了100多万元,主要是因为追概念股,想赚快钱。今年6、7月份,免税概念股很火,那时候“中国国旅”还没有改名叫“中国中免”。我在几只股之间进行了短线操作,满仓满融,行情好的时候,一天浮盈二三十万元,但经历了几次追涨、割肉再买进后,很快就输光了。从高点算下来,其实输了100多万元。

  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痛心疾首,其实我个人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但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不见棺材不落泪”,也只有去试了,失败了,才知道什么是雷区不能踩。现在钱已经没了,我觉得也是个很宝贵的经验。我不能去管别人,对于我来说是肯定这辈子不会再做这种事了。

  我现在得出的经验就是:第一不要高频交易,第二不要听消息炒股,第三,融资杠杆要谨慎使用,第四还是要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这个是散户获胜的唯一之道。

  今年很多人都在赚到了钱,说没有心理落差那是假的。到现在我都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炒股亏损的事情,以后也不会告诉他们。

  打个比方,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小孩,但你小时候总当过父母的子女,对吧?如果你考了100分,是不是会兴高采烈地告诉爸妈,等于是说我现在考了四五十分,我总不能兴高采烈吧。

  我承认今年自己是一棵被割的韭菜。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韭菜,但我亏了,这是事实,一个股民他要承认自己亏钱的事实才能进步,这也算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无论是炒股还是人生都是这样,对吧?

  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能战胜市场。战胜市场,无非就是赚到钱。评判一个基金经理也好、散户也好,就是把你的账户交割单打出来给大家观摩一下,否则嘴上吹什么牛都没用。

  其实我自认为还算一个合格的股民,如果中国只有5%的合格投资者,那我至少也是前面的10%。过去这些年,我也在赚了不少钱,比如2017年,买了一只内房股,高点的时候翻了两三倍,浮盈五六十万元,但最终交割的时候,只有80%左右的盈利。

  我第一次炒股是在2012年,当时还在上大学,因为我父亲炒股,我从他那里获得了大概3万元的资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宁波港,当时也没有什么投资方法,就是瞎买。这只股票没有拿住,最终是亏损离场了。

  作为有8年投资经验的股民,我走过很多弯路,比如,追涨杀跌、听消息炒股等等,学费也交了不少,亏损达到80%的时候也有。我个人认为,在,只有经历过很惨烈的失败(几乎全部输光),才能明白很多东西。

  今年行情确实不错,比如A股的白酒、新能源汽车,包括港股、美股都表现不错。但这些我都没买,我个人反思是今年白酒股的市盈率太高了,另外白酒股在2019年已经表现得非常不错了,但我没有考虑到货币宽松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个失误,但我确实认识不够,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赚多少钱和他的认知能力是匹配的。

  目前我账户里面的资金还有100万元左右,主要押注的是一些基建股。在我看来,它们属于是破净股(指股票的每场价格低于它每股净资产价格),和个位数市盈率的股票,在未来几年内,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今年的基建类股票确实表现很惨,但总会轮到的,对吧?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也不会做太大的变动,因为你的东西没涨,再割了去追别人是大忌。比如,现在我把手里的股票卖了,再去买白酒股,就是追涨。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宁愿当时没有选择进入。某种程度上,进就和吸毒一样,会上瘾,输了钱,也会影响工作。我之前在里面投入太多时间精力,也确实忽略了家庭,和一些其他的发展。所以,或许当时没有进入会是更好的选择。

  今年在,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同时我也有很强烈的预感,未来10到15年,自己会越来越有钱,可能会有个几千万元吧。到那一天,我也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年初的时候,我的股票账户只有五六万元的资金,陆陆续续追加后,到现在本金大概有77万元,加上浮盈,账户资金余额现在有100万元左右。

  第一次是5月份,为了开通港股通,就直接把资金增加到50万元,当时是想买国内一支互联网公司的股票,等到可以交易的时候,我就把钱全部投入了。

  第二次是在“十一”放假前,我又往里面放了27万元,也全部买了股票。在这些资金里面,有一半的资金买了一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后面陆续又买了格力、万科等,总共也就持有4只股票。

  今年印象比较深刻的操作就是,我一直在买进,一股都没卖过。实际上,今年以前,我在是亏损的,当时花了5万元买到1只垃圾股,大概亏损了30%左右,在今年年初就直接割肉了。

  买互联网公司,我一直在追高,第一次买的时候,那支互联网公司只有430港元,最高一次是526港元。我是价值投资的信奉者,准备长期持有它。

  接触炒股前,大概是在2016年的时候,我买了一只股票基金,结果遇到熔断,亏了很多钱,我就直接割掉了。当时就想,反正靠别人买也是亏,还不如把钱亏在自己手里,然后就在2018年的时候开始自己买股票。

  我在炒股前,也亏过一笔钱,2018年在P2P里面亏了38万元,那是我所有的积蓄,真的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但我可能一直很乐观,觉得可以再赚回来,当时我的身边知情的同事都很惊讶,说我怎么可以这么若无其事,他们甚至开玩笑说,我怎么不去天台排队什么的。

  今年加大资金的原因,完全是自我驱动的,因为我看了一些书,觉得掌握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所以就比较有信心。碰巧,4、5月份的时候,股价也不贵,就开始买了。

  说到学习,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我之前看的一些书都是国外的,就会产生一个认知,价值投资是不是只有在国外才有效,但因为唐朝、段永平等这些人的存在,就会发现国内也有这么一小部分人在走这条路,而且走得通。

  价值投资理念其实大家说的都差不多,比如说,买股票就等于买公司,这一点对我触动挺大的,就是如果是以公司的角度,我赚的钱并不是股价的钱,而是公司盈利增长的钱,我获利的途径才说得通,这也才是一个可以共赢的方式。

  可以这样说,我几乎所有的钱都在里面。每次发完工资,我就会把钱留着,等到有合适时机的时候,再买入,几乎都是全仓,到现在我已经习惯点击“全仓”的按键了。

  实不相瞒,这一年我一直在让自己消费降级,我以前就是被消费主义的那一类人,会觉得钱只有花掉才是自己的,但今年我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也没有买过任何一件化妆品,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现在就想把钱存在来,然后去买好公司的股票。

  其实,今年在赚到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发现了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领域。原来我的生活,可能就是看剧、看小说、打游戏,自从接触价值投资以后,我戒掉了所有的游戏、小说,除了工作、吃饭、睡觉,都用来看价值投资相关的书和公司年报。

  可以说,我之前的兴趣爱好完全被颠覆了,这确实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兴趣爱好。我之前很羡慕别人很专注一个东西,尽管我并不能完全理解那种投入和专注,但同时又觉得羡慕。我觉得,今年我找到了自己热爱和专注的东西了。

  今年9月份的时候,我在豆瓣上发帖子希望能攒到100万元,结果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没炒股之前,我没有想过通过实现财务自由,但现在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事情。

  比如,我现在的资产是100万元,如果每年的收益率能达到15%,那么30年后,我能有多少钱?几千万元应该是有的吧。

  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老了会很有钱,我身边有一些单身的朋友,大家有时候说到养老,我就会开玩笑地说,没事没事,以后我出钱请你们去最好的养老院陪我。

  至于明年在的期待,我希望能买到茅台,那家互联网公司和茅台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家企业。以前茅台还在低点的时候,我还不太了解,但等到我懂的时候,它已经高不可攀了,所以我希望明年市场能给我一个买入茅台的机会。

  人物档案:程先生,1994年生人,长住成都,股龄6年,目前专职炒股,年末股票账户资金60万元

  我从小就喜欢去琢磨怎么赚钱这件事,读高中的时候就想去搞种植、养殖,最后上了一所农业大学,结果发现农业不是一般人能搞的,因为投入规模太大,周期太长,我就放弃了。

  最早接触是在2014年,那时候我20岁,可能在同龄人中,算比较早接触的。但我现在比较后悔的是,没能在2013年的时候,花几十元人民币去买比特币(注:2020年12月16日,比特币涨破2万美元)。

  目前我的账户资金浮盈50%左右,股票账户的钱,也几乎是我全部的存款。我所有的钱都只押注了一只股票,因为我觉得本来也没有多少钱,肯定要“all in”。这一年的持仓,也没有怎么变动。我认为,不管资金多少,只要遵从的逻辑是正确的,肯定能赚到钱。

  浮盈50%,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兴奋感,过去6年,对的涨涨跌跌都已经习惯了。归根结底还是交了不少学费,最多的一次是2015年,我还在上大学,当时亏了10万元,钱是父母给的。

  痛苦是肯定的。但我后来的理解是,万物皆有周期,也不例外,但相比现实生活,的周期更高频。

  举个列子,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从小到大,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其实大的挫折是很少的。在就不一样了,这种非常大的挫折,可能半年、一年就会经历。所以,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自我进化的地方,但进化的前提是你要愿意去接受这种痛苦,如果逃避,就只能愚蠢而不能进化。

  其实这10万元的亏损带来的痛苦,远不能和我在肯德基打工赚来的钱,在5分钟内亏了3000多相比。这件事发生在10万元亏损之前,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在交易的世界里,钱可以亏得如此之快。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公司进行职业炒股,最多的时候,管理的资金账户有几千万元。选择职业炒股,可能与自己对自由,还有对未来的预期有关。

  可能大多数人都喜欢去做一些比较大众化的选择,比如考公务员,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如果喜欢自由,就得去做一些看起来不怎么稳定,但做好了就会非常稳定的选择。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

  接触这些年来,我认同一个观念就是,股权投资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因为本身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系统,它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系统,它永远不会固化。

  我记得之前看到一组数据,如果一个人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1000万元,其中80%左右是通过做生意,10%来自炒房,5%来自。如果说一个人要追求富足的生活的话,这是必然的选择。

  话又说回来,和上个世纪十年代比起来,现在的机会只能说比以前更稳定,因为暴利的机会已经过去了,不管是,还是社会上的其他机会。现在任何行业都有巨头,一般人再想凭个人的努力去做成什么,几乎不可能。这可能也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内卷的另一种解释吧。

  雷军曾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人要顺应趋势,其实今年炒股确实是一个趋势,但如果一个人认知不够的话,炒股也是会亏钱的。

  包括今年比较热的“杀猪盘”,也就是所谓的庄股,有很多人被骗,但大家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谁也没办法让所有人都能够避开所有的坑。归根到底你去买人工荐股人工控股,那就是你傻。

  我还是希望能在赚到钱,但具体能赚到多少钱,没办法衡量,我希望首先的一个底线是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让自己和家人在四川过上一种比较富足的生活。满足了这个需求之后,可能赚更多的钱带来的幸福感就比较低了,其实人一辈子最终还是要找到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事情。

  目前,我总共管理的资产大概在5000多万元,其中大约4000万元是父母的,属于我个人的大概有1000多万元。家里的资金大多在可转债上面,最近跌了一些回去,但今年整体盈利在50%左右。

  我个人的资金,加上帮助父母理财带来的分红,今年翻了几倍。能有这样的反馈,其实对我个人的成长还是蛮重要的一年。

  今年,我陆续在投入了大约300万元。目前,主要持有A股和港股,A股部分,主要重仓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底仓是一些白酒股;港股部分,主要是涉及港股打新和持有,其实港股部分的净资产大概占到我总资产的70%左右。上述部分今年带来的收益都相当可观。

  我今年比较得意的操作,是在今年3月份。因为当时有两家国内互联网公司股价非常低,我在把中国平安卖出后,用30%的仓位下注了他们的期权(港交所“涡轮”),这部分对我来说收获颇丰。

  另外一个比较得意的操作是,疫情期间,在高瓴资本对宁德时代定增的时候,我也加仓了部分,但我的成本比高瓴资本还要低30%左右。宁德市时盘第一天我就持有,今年疫情暴发的时候,特斯拉已经涨了非常多,有一天的市场行情是全部都在下跌,但宁德时代比较抗跌,之后,我又有陆续加仓。

  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因为我平时是一个比较宅的人,所以我对身边的社会变化感受不是很深,比如拼多多、B站、特斯拉,也包括美团,也为此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但我觉得我当时的认知就只能到那个地步,这不是我能赚到的钱,所以也不是特别后悔,我比较擅长原谅自己。

  2019年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生气的事情,我手里持有新城控股,我觉得这是一家非常好的股票,但结果因为董事长出事了,我一年的浮盈就泡汤了。一般的亏损都会在自己的预料范围内,但发生这种恶心的事情,就真的特别生气。

  我最早接触是在2010年,那时候我考上了我们当地的公务员,因为同事年龄都比较大,我妈担心我跟他们没有共同话题,就说老同事肯定都炒股,但你要聊股票的话,还是得自己炒股,就给我了2万块钱炒股。我爸主要是做实业,父母都是几十年的老股民,但他们没在赚到什么钱。

  回过头来看,2015年,真的是改变我人生的一年,这一年,我遇到了爱情,也在赚到了第一笔钱。

  当时,所有的资产都在下跌,我注意到有一只分级基金,三天后可以赎回,当时打九折,我就跟我爸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试一下。因为我当时也在跟他们说,我想离职,我爸就给了我200万元,告诉我要是亏了就只能回去当公务员。结果是我赚了钱,200万元在3天内赚了50多万元。

  因为赚到了钱,爸妈也不好说什么,再加上女朋友想去上海发展,我就离职跟着她来了上海。这之后,就主要是进行个人投资。早几年的时候,我爸妈老是劝导我回去当公务员,自己觉得比较欣慰的是,现在他们也慢慢打消了这种念头。

  接触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乔尔格·林布拉特的《天才》。因为它告诉我,在里面,你不用很聪明地去做一些非常精准的分析,你只要发现一些方法,然后照着做就行了,有一些特殊事件是可以让你赚到很多钱的。这本书其实影响了我整个的投资理念,和我目前的状态也比较吻合。

  我自己的投资理念或者说方就是杠铃理论。我会布局很多低风险的资产,然后用少部分的资产去博那种可能会跌30%,但是可能会翻几倍的资产。其实正确率挺低的,大概在30%-40%,但你想想,赚的时候赚几倍,亏的时候顶多就是亏完,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划算的数字。

  几年下来,我关于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毕业那会儿,也不知道买什么,就是乱买,觉得有钱了总想买点什么。现在是等到市场有机会了,我再上。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