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股票软件免费版(股票l2软件免费版)

  • 2022-09-02
  • John Dowson

飞狐股票软件免费版(股票l2软件免费版)

 

自1955年至1972年,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先后撰作了15部武侠小说。金庸取其中14部书名首字,撰成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依碧鸳。金庸武侠小说陆续刊载、出版后,在不同国家、地区,以纸质和影视为主要传播方式,曾面临不同的命运。

一、金庸的武侠世界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人,1948年移居香港。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华人世界中,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迄今已成为无可超越的巅峰。其影响,或许恰如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封底所作说明: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金庸作品集:从台北到纽约,从香港到伦敦,从东京到上海,中国人在不同的地方,可能说不同的方言,可能吃不同的菜式,也可能有不同的政治立场,但 他们都读—金庸作品集。

远流出版社的上述措辞,虽难免带有明显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主要用意在于商业宣传和促销的痕迹。但它也确实表明,甚至可以说是神奇地预见到了金庸武侠小说已经或即将对未来华语世界将会产生的轰动且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亦可从另一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古龙的话中得到证实。古龙曾直言不讳地坦承:他(指金庸)对这一代武侠小说的影响力,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近十八年来的武侠小说,无论谁的著作,多多少少都难免受到他的影响。……我自己在写武侠小说时,就几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写了十年之后,在写《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时,还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则从理论的高度,给予金庸武侠小说极高的学术评价: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 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革命,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光彩的篇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凭借他创作的15部武侠小说(金庸先生曾将除《越女剑》之外的其它14部武侠小说,各取其书名首字,编成一幅对联,即广为人知和传诵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华语世界,几乎再现了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当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壮观景象。

金庸自1955年,以金庸笔名撰写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宣布封笔止。在这17年的时间里,金庸先后创作了《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射雕英雄传》(1957-1959)、《雪山飞狐》(1959)、《神雕侠侣》(1959-1961)、《飞狐外传》(1960-1961)、《白马啸西风》(1961)、《倚天屠龙记》(1961)、《鸳鸯刀》(1961)、《连城诀》(又名《素心剑》,1963)、《天龙八部》(1963-1966)、《侠客行》(1965)、《笑傲江湖》(1967)、《鹿鼎记》(1969-1972)、《越女剑》(1970)15部长、中、短篇武侠小说,近三千万字,以此构建起金庸的武侠世界。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与传播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过程中和创作完成后,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传统纸质传播,却遭遇了冷热两重天的不同命运。

(一)中国香港地区

金庸武侠小说,最初是在香港的一些报纸和杂志上,以逐日/周连载的形式陆续刊载,鲜少中断。例如,金庸于1955年开始创作并完成的他的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是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的。1959年,金庸创办了《明报》。自此至1972年,金庸撰写的武侠小说,皆于《明报》刊载。《倚天屠龙记》则是于1961至1963连载于《明报》。为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些报刊文章除各单元自有其章回外,每日均有一小标题(以《天龙八部》为例,第一回《无量玉璧》,前三日的小标题分别是《白衣少年段誉》、《满手抓的是蛇》、《梁上少女,玩弄毒蛇》),或用文言文,或以白话文,应是编者所加。此外,还有姜云行等绘制的精致插图,也为小说增光添色。

在报刊连载金庸武侠小说期间,由于社会反响较大,经济效益显著,因此,一些坊间书店往往不时集结成册,予以发售,这应是从报纸移录,随写随刊的版本。此后,一些大型出版机构,如香港三民、武史、娱乐等出版社,也纷纷推出金庸武侠小说系列。这些文本,与报纸期刊连载的唯一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删除了报纸期刊每日刊载时添加的小标目。

此书在香港地区报刊的连载,引起了香港居民的极大兴趣和广泛阅读。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也多是此书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可谓轰动一时。

(二)中国大陆地区

股票投资小常识:我们都会高估收益和低估风险,人都有这样的人性弱点,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仓位来让自己理性,我们真的无法100%的确定买入以后可以涨多少,也无法确定需要多长的时间来获得收益。

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大陆的封锁,造成中国大陆地区与境外、海外严重封闭。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金庸武侠小说在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风靡时,在中国大陆,没有出版社或期刊出版或刊载过金庸的武侠作品。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金庸武侠小说也开始在大陆出版发行。1981年7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在接见金庸时,曾对金庸说,他早在1973年,就托人从境外购买一套金庸武侠小说,时常阅读。这一表态,为金庸武侠作品在中国大陆合法出版发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发行的金庸武侠小说,皆未取得金庸本人的授权,属于盗版书籍。直至1991年,金庸将全部15部作品授权给三联书店,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是大陆地区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三)中国台湾地区

1959年I2月31日,台湾开始实施暴雨专案,专门查禁台湾各种武侠小说,总计404种。据《中华日报》刊登,1960年2月15日一2月l7日,官方在台湾的各书店与租书店取缔武侠小说,就高达l2万册。其中就有金庸撰作的《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时任台北市警察局长潘敦义曾如此表述发动暴雨专案的缘由:近来本市部分书店,书摊上发现有出售出租内容荒谬下流的武侠小说,其中并有以匪统战书本翻印出版者,颠倒历史,混淆是非,其毒素之深,影响社会心理,危害社会安全至大。因此,历来很多研究者认为,金庸《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被禁,极有可能是台湾当局断定,此书名取自毛泽东所创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因而,将金庸著作列为首要查缉目标。由此导致金庸武侠著作,至1980年正式解禁前,在台湾,只能以盗印本与翻印本等形式,在坊间流传。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的部分出版社为赚取经济利益,同时避免因出版金庸武侠小说而被查缉,于是纷纷或采用改书名、作者名等形式,改头换面地盗版金庸的武侠小说。具体所改,如下表所示:

股票投资小常识:有时庄家会用几笔买单将股价拉升至一个相对的高位,然后在股价下跌后,在买1、买2挂买单。一些投资者认为股价会下跌,从而纷纷以庄家秘挂的买价卖出股票,但庄家分步挂单,将卖单通通接走。

或重新拟定小说章回标题,如《鹿鼎记》前三章原书的标题分别是《楔子:如此冰霜如此路,痛哭流涕有若是》、《红巾方见剧贼走,白须又报官军过》、《琢磨颇望成全璧,激烈何须到碎琴》,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的《神武门》将每回都拆分成三章,如《楔子》就拆分为《逐鹿中原》、《君子遭祸》、《雪中奇丐》;或更改小说中的一些主角姓名,如《倚天屠龙记》,四维出版社于1964年-1965年出版的署名欧阳生撰的《至尊刀》中,张无忌改成葛百阳,张翠山改成葛慎之,殷素素改成尹薇薇,谢逊改成穆谦,张三丰改成葛圣伦(且改写其为葛慎之的祖父)等,武当派也改为终南派。以这些方式,躲避当局的检查。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还逐渐出现了一些金庸小说的伪作。其作伪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或作者虽标名为金庸,但其书与金庸完全无关,如《查禁图书目录》中著录的《江湖三剑闹京华》,有误导作者即是香港金庸之嫌;另一种伪作则是仿效古人为某些名著撰作前集、续集的形式,有人创作了《射雕前传》 、《射雕后传》等小说作品;更有甚者,一些人抄袭、剽窃金庸著作,署以己名,以骗取名声与金钱。

1973年以后,台湾地区当局对金庸的武侠著作的查禁有所松缓,据《查禁图书目录》可得知:此时期改作者名与书名的金庸小说大量出现,而相关单位却未如以往,严加取缔。1979年9月,台北远景出版社发行人沈登恩经过多方沟通,台湾地区当局始宣布,金庸武侠小说可正式出版。即便如此,1979年,远景出版社准备将《射雕英雄传》改为《大漠英雄传》后出版,仍被查禁。1985年,台视拟开拍《大漠英雄传》连续剧,申请亦遭驳回。

1979年,沈登恩联合《中国时报》(副刊)、《联合报》与知名作家倪匡、曾昭旭,在两报副刊上刊登介绍、评论金庸小说的文章。1979年9月7日,《联合报》开始刊载《连城诀》,《中国时报》则于9月8日开始刊登《倚天屠龙记》。同年,远景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集》,这是金庸武侠小说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986年,金庸将修改过后的武侠小说著作版权转让给远流出版公司。这是流传最广、最普遍的版本。依其版式,有文库本(48开)、平装本及典藏本、线装本等。自此,金庸武侠小说在台湾地区风靡一时,经久不衰。

台湾远流版《射雕英雄传》漫画

(四)海外地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金庸武侠小说已经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印度尼西亚在50年代,已经开始出版发行金庸小说译本。从出版发行年代来看,其译本所据,当是香港地区某些出版社结集出版的文本。而在韩国、日本及欧美国家,各种译本所据,既有金庸未修订本,如Robin Wu于1972年翻译成英文的《雪山飞狐》(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也有金庸1980年完成的修订本。如1986年起,韩国翻译家金一江、朴永昌等,陆续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作品翻译成韩文。1997年,日本翻译家冈崎由美等人翻译,德间书屋出版发行了《书剑恩仇录》。迄今,金庸15部武侠小说,已有11部被翻译成日文。其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尤受日本读者欢迎,一版再版。Olive Mok也于1994年,再次将《雪山飞狐》译成英文(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John Minford则将《鹿鼎记》翻译成英文(The Deer and the Cauldorn)。如今,金庸武侠作品的英译本,已广泛传播到了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普遍赞誉。

《神雕侠侣》在日本甚至做成了动画片

文史君说

2018年10月30日晚,大侠金庸与世长辞,享年94岁。1955年金庸先生在《香港商报》开始《书剑恩仇录》的连载,彼时武侠小说尚是如路边小报一般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之物,而如今已是凡有华人处,皆闻金庸。大侠已逝,侠骨长存!谨以此文为金庸先生祭。

参考文献

1.严家炎:《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在查良镛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仪式上 的贺辞》,《明报月刊》,1994年第12期,第18-20页。

2. 陈韵琦:《论台湾195O—1990年代的金庸现象》,《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许兴阳:《金庸小说改编为电影片目考》,《电影文学》2013年第6期。

4.宋永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庸影视剧的改编历程初探》,《电影文学》2009年第22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股票投资小常识:遭遇颠覆性创新的最好办法就是装死。看企业先看有没有护城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